天之道 发表于 2012-6-17 19:02:05

长沙030谭昆山(2016年去世)

本帖最后由 蓝冰 于 2016-12-3 14:26 编辑

                                                                           
姓名:谭昆山
出生日期:1920年2月28日
毕业学校:1940年入黄埔军校18期工兵科
参加战役:1943年加入73军,长沙会战。
现住地址:住河西北西湖大道皇陵小区。
抗战经历:

从乡村教师到抗战英雄曾率50名勇士摸掉敌人碉堡    敢死队长谭昆山的两次“重生”经历    89岁的谭昆山反复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就是想知道上高战役的碑林是不是还在。那里埋葬有他的战友——敢死队员郭占魁。谭昆山一直认为,大个子郭占魁是替他牺牲的。    除了郭占魁外,谭昆山在提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时,也流泪了。和郭占魁不同的是,后者不是扛枪打仗的战士,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女护士长。在谭昆山头部受伤深度化脓时,这位女护士长用嘴将伤口的脓血吸了出来。这两个人对我都有救命之恩。这些深刻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2010年11月底的一天,在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谭昆山老人对当年的往事,如数家珍。包括人名、地名以及战事的细节,记得非常清晰。    一位乡村教师的时代选择    1920年2月28日,谭昆山出生在祁东县双桥镇双桥村。    谭昆山的祖父曾就读于长沙的岳麓书院,是一个秀才,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是颇为丰实的。    “但到了我父亲的时候,家里已经破落,祖上置的田产都卖了。”15岁那年,在乡村师范学校只补习了一年,王奕韶将谭昆山留校任教,负责6年级算术的教学。但一个来自于时代的选择摆在了谭昆山的面前。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正值暑假,没有教学任务的谭昆山和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商量着怎样才能到前线去杀日本鬼子。“赶巧的是,我的老乡,74军58师172旅旅长廖龄奇,正在祁东募兵,我没有多想就去报了名,后来在他的保荐下,我被保送到74军干部训练班,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从一个手执教鞭的算术老师,到上阵杀敌的战士,谭昆山在尚未成年的16岁即完成了命运大转折。    “谭猛子”组建的敢死队    三个月干训班的培训结束后,谭昆山被派往74军58师172旅343团5营8连担任副官。    1939年2月,春节刚过,谭昆山所在的5营便接到紧急任务——收复江西省高安县上高高地。谭昆山带领四个连的特务长(或称“司务长”)和40多个伙夫,负责为官兵送饭。只吃早晚两顿饭,中餐吃压缩饼干。    “有一天,我们在执行任务时,发现有陌生人靠近,结果我们一喊口令,对方答不上来。”谭昆山说,意识到情况不妙,谭昆山立即叫伙夫卧倒,“有一个伙夫没有卧倒,结果被两个敌人开枪打死了。我当时立即还击,打中了这两个敌人,但其中一个没有死,带路的老乡去检查鬼子身体时,被装死的鬼子打死了。”这一战后,身材高大的谭昆山,被营长称为“谭猛子”。    一个月后,谭昆山以敢死队长的身份,开始了他平生最为难忘的一战。    在高安县西北有一块高地,当时正为日军占领。“当时驻守的日军大概有一个师,且设有碉堡。那个碉堡对我军的进攻威胁非常大,如果不拿掉碉堡,根本无法攻下上高高地。”谭昆山说,由于他前次打仗勇敢,被冠以“谭猛子”的外号,此时已调任第五连代理连长的他,报名参加了军部专门为攻下碉堡而成立的突击队,担任突击队长。    谭昆山受命挑选50个敢死队员,每人发一把大刀,并进行一个星期的强化训练。    “大家都知道这次的任务非常危险,所以,临出发前每个人都被要求写一封遗书。”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晚上,营长通知谭昆山,行动就在第二天凌晨1时开始。当晚12点钟,50名敢死队员集中,晚餐后立即睡觉。“为了拿下上高高地,上级已经安排榴弹炮连瞄准敌人的目标,我们的任务是先摸掉敌人的哨兵。”谭昆山说,通过望远镜,他看到碉堡下面有一口水塘,水塘的两边都是铁丝网。    “当时我们事先约好,如果被敌人发现,就放黄色信号弹,马上撤退;如果没有被发现,就放绿色信号弹,表明可以发动进攻了。”    谭昆山带着50个队员匍匐前进。但一个问题出现了,就在队员匍匐的时候,队员们发现前面到处都是小铁桶,一不小心碰响了铁桶。谭昆山打出了黄色信号弹,部队开始炮击。双方开始交火。    谭昆山注意到,在他们的前面有一个日军控制一挺机关枪,疯狂扫射。“必须端掉这挺机关枪!”谭昆山对来自河南的大个子老兵、班长郭占魁说,“老郭,如果我牺牲了,你就代我的职务继续指挥战斗。”    郭占魁说:“你现在是大家的核心,一定不能牺牲!这件事交给我了。”来不及再说,郭占魁便带着手榴弹,悄悄从高地左侧向敌人的碉堡靠近。    “当时,敌人的碉堡离得不远,我亲眼看到,郭班长摸到日军的机枪手附近,趁着敌人换弹夹的时候,将手榴弹塞进炮眼。一声巨响之后,我看到郭班长的肠子都炸出来了。”    机枪哑了,谭昆山放出了绿色信号弹。打到第二天早晨,谭昆山清理战场时发现,带出来的50个敢死队员,只剩下19个人,有31人阵亡。上高高地被拿了下来。    战争结束后,74军在上高建立了阵亡将士纪念碑。    “也不知道74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还在不在?真想回去再看一看。”谭昆山说。    “战地日记”里的厂窖惨案    “没有郭占魁,我就活不到今天。那牺牲的人一定是我。”说到这里,89岁的老人声音哽咽起来。而第二个让他至今仍念念不忘的人是,在湖南南县厂窖惨案发生后,一个部队女护士长,亲口用嘴将他头部的脓血吸出来,第二次从战场上救回了他一命。上高会战结束后,谭昆山报考黄埔18期在成都本校学习。毕业后没有再回74军而是被分配到73军。也就是这次重新分配,让谭昆山有机会见证了日军最惨无人道的杀戮。1943年,日军在南县制造了厂窖惨案。惨案发生后,中国军队发动了最有力的还击,在一场埋伏战中,士兵们用机枪扫射,歼灭了约600多名日军,逃亡的日军连连撤退。不久,中国军队收复了南县、华容、安乡三个县城。    大约一个星期后,谭昆山作为作战参谋,被部队派往厂窖。    “一到厂窖,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股的恶臭。”谭昆山说,“当时,正值春插季节,我们老远就看见厂窖镇的田埂上、水沟里、路边,全都是尸体。看到这些,我连脚步都迈不开了。”    “日本人杀害的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居民和少数驻守的士兵。”谭昆山说,由于心情难过,加上尸臭难忍,他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进食。谭昆山有记日记的习惯,这些惨状都被记在了自己的“战地日记”里。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宝贵的战争记忆,都随着日记本的遗失而惭惭远去。    不久后,谭昆山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常德包围战的战场。就在这次包围战中,素有“谭猛子”之称的谭昆山头部受伤,一块弹片插进了头顶右后方的位置,他被送往了军部后方的伤兵医院。当时药品稀缺,他的伤口很快就感染了,高烧达到41℃,情况非常危险。说到这情节时,老人眼眶再次湿润起来。    谭昆山说,他至今仍然记得,那位护士长叫戴舜华。当时,那位护士长端来一盆清水,大家都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护士长突然用嘴将我伤口上的一块纱布,猛地一扯,我突然感觉到好舒服。”谭昆山老人说,接下来,代护士长一口一口地用嘴将伤口里的脓液吸出来,吸一口就用清水漱一口。到最后,戴护士长累得晕了过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场景时刻回映在我的脑海中。”谭昆山说。“三个月后,我竟奇迹般的康复了。”谭昆山出院后,曾想要当面感谢这位护士长,但他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后来,我从医院的院长那里得知,戴舜华在一次战役中护送伤兵时,不幸被日军飞机扔下的炮弹击中,牺牲在一座关帝庙里。”    “这已经成为我一生的遗憾。虽然没办法当面感谢,但我会记住她一辈子。”    从一个充满热情的乡村教师,到一个浴血抗日战场的杀敌英雄,谭昆山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作出了正确的时代选择。多年后,谭昆山老人仍念念不忘当年一起杀敌的战友。即使年事已高,但他对当年的很多战友的名字,仍记得非常清楚。他反复念叨着,要是有机会,真想回去看看那些老战友。

张家界—杨柳 发表于 2014-5-21 09:35:02

传奇,感动。

心想事成 发表于 2016-12-2 14:14:53

2016年11月6日晚上10点30归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沙030谭昆山(2016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