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发现老兵杨伏生(请审核)(代张家界爱盟发)
杨伏生,慈利县高桥镇高桥居委会,1924.06.12生,16岁抓壮丁入74军炮兵团参加常德会战,负伤在广州住院两年,后参加张发奎剿匪部队后投降解放军得到路条回家,1940年入37军,罗奇(音)140师师长段云,团长张百泉,营长何思奇。连长许国军,排长林周涵,长沙会战 地点高桥左手负伤 62师民国34年,广西天宝 龙州 金荆战斗,晋升上等兵 副班长。生活现状:伤口常年复发 无钱治病 家庭条件差 自己仍下地干活。 老人所述事实基本属实。通过审核。 罗奇(1904-1975),广西省容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一期,编在学生第一队。1941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并仍兼国民革命军九十五师师长。同年9月和12月,先后率部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 1943年,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七军中将军长。 1944年5月,罗奇率部参加长衡会战,因战败被撤销三十七军军长职。 应该是16岁抓壮丁入37军 ,罗奇时任37军副军长然后长沙会战中在高桥负伤,在广州住院2年,2年后伤愈 ,入74军参加常德会战 这个时间就正确了,但如何又到62师,实在又有点费解,是否能再详实点?? 从部队番号、罗奇等官长姓名来看,老人有抗战经历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两点疑问:
1、“长沙会战,高桥负伤”,如果是1940年入37军,似乎不太可能在高桥(长沙市区)有作战经历啊(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只打到长沙北郊捞刀河附近;第三次防守长沙市区的是第十军。这两次长沙会战,37军的作战地点均在岳阳等地)
2、“62师民国34年,广西天宝 龙州 金荆战斗”,28军62师似乎一直在沪、浙赣等地作战吧?
不知是老人叙述还是记录的原因,时间、地点的确有些紊乱,能否有可能再梳理一下?
上次上报的资料不完全,杨伏生老人第一次被抓壮丁,先入37军,参加常德会战,被手榴弹片击中左腿负伤,会战结束后,脱离部队回到老家慈利,没多久,就被当地的保长杨吉文重新抓了回去,然后再入六十二军。他的伤是在六十二军时治疗的,治疗时间大约是两年,一直未见好转,现在还在发炎,昨天我们又去了杨伏生家,看到他的腿部伤化脓了,秋天我们去看他,因为那时气候干燥,伤口情况不严重,只是有脱皮现象。他的左手负伤,也不是在长沙,是参加广西天宝(音)战役,伤机枪手,因为左手扶机枪,位置高所以被一颗子弹击穿,现在只剩下了些疤痕,因为他常年做农活,所以疤痕不容易看得清。日本战败投降,还有残部拒绝缴械,杨伏生继续追击,一直到了越南,任务完成了,他再次强烈希望回家,听说广州的张发奎部要招兵去湖南剿匪,他于是加入,孰料张发奎的两个独立团只是为了保卫两广,做他的警卫团。杨伏生只得又委屈呆了一段时间,后来得了路条回家。从此一直做农活,直到如今。 至于杨伏生37军怎么转到74军的事情,他仍然还是没有说明白,我还是想找到其他人再印证一下。这个原因,我大约知道:他是个非常恋家的人,他作战也不能不算英勇,可是一旦战事稍停,回家的念头占据他的整个头脑,而且觉得自己没文化,又无法在部队任职,倒不如在家务农,所以他一直是伺机逃跑回家,所以这中间的过程经历也就比较曲折复杂。他现在家庭十分贫困,秋天儿子还在家,这次我们去的时候,他儿子已经南下打工了。几个月没有工资,据邻居杨菊清(国军第二军,后为远征军,现在已九十六岁)的儿子,分析可能入了传销,但没法证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