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风 发表于 2013-7-25 14:39:50

民间团队的承认和关注,给予老兵的慰藉也是非常有力的!!曾老师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最近越来越多的幸存老兵被发现,是我们的幸运和福份!!

犟牛 发表于 2013-7-17 17:31:37

把目光转向农村困难老兵

      6月24日是抗战老兵陈禹文的百岁寿诞,我们十多位志愿者参加了庆寿。看到陈老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吐自如,大家都非常高兴。经志愿者田园风光与陈老和儿女联系,7月初,我们应邀到陈老家记录老人的口述史。陈老的儿媳妇给我一封信,希望能够帮助她住在邵阳农村的老父亲。她的父亲呙阳升今年94岁,子女都是60多岁的人了,因为担心子女受牵连,老人对自己的经历守口如瓶,很少提起。只知道父亲20岁左右在国军部队当过兵,参加抗战,到过江西、四川、云南,四年后大约是1943年在战斗中失散,一路乞讨回到家乡。现在父亲年事已高,头脑不太清楚,但提起打日本鬼子,仍然毫不含糊。她希望父亲的这段历史得到承认和肯定,让父亲有生之年得到一丝安慰。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32qvqiq85j561tgzl1.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36r94q2h2u5g49gggr.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40arahbg11iv0klrw5.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55m4s2ozqgeowjmm1w.jpg


    我理解老兵家属的心情,也想为老人做点事,但做好这件事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邵阳离长沙远隔几百里,找到老人、走访记录不是件容易的事。其次,老人对于部队的番号、上级、自己担任过的职务军衔、参加过的战斗都只留下模糊的记忆,这为核实老兵身份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三,目前对于国军抗战老兵的政策待遇有限,如果发现、核实了老兵,却不能使他们重获尊严、改善生活,不仅老兵会更加失望,也会增加自己的愧疚。已经有很多次,朋友要我查询资料、寻访老兵,虽然也有过一些努力,却最终没有结果,我为此深有愧意。

    感受着家属的殷切期望,我接过这封信,薄薄一张纸却分明沉甸甸的。我把这封信发给了邵阳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的核心志愿者曾宪军老师,我知道曾老师是一位多年来致力于关爱事业的热心人。他和他的朋友们长期照顾着近百位分散居住在偏僻乡村的老兵,为他们送去关怀与温暖。他们经常利用节假日骑着自己的摩托车翻越崎岖的山路在丛山峻岭中寻访老兵,把从各方面争取到的资助款和物资肩扛手提地送到困难老兵的手中,千方百计为老兵改善居住和生活条件。栖身道观的孤寡老兵卿上先就是他们发现的,为了改善卿老的居住条件,他们联系了《新周刊》社长孙冕和其他热心人士募集了善款九千元,为老人改建了住房,让老人住上了有门有窗有床、有柜子、粉墙、有厨房的新住所,垫的盖的焕然一新。老人深夜病重,他背起老人送医院,把老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来。他为老人代管善款,代买生活用品,一笔笔仔细记账,向捐款人报告。他们找人照顾,为老人预先准备送终物品和葬礼,比对自己的先人还要尽孝。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卿老奇迹般地活到现在。

    但我对于把寻访呙阳升老兵的事委托曾老师办也有几分担心。曾老师是一位在职中学优秀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他的女儿也面临着升学考试和择校的关头,他住在离邵阳很远的洞口县黄桥镇,而且他还是互助老兵网、关爱老兵网的湖南版主以及几十个志愿者QQ群的管理员,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关爱老兵事业上,他分得出时间和精力来吗?

    出乎意料的是,7月15日我把资料发给曾老师,当晚他就回了信息。7月16日,他乘车穿过洞口、武冈、隆回县,来到邵阳市,联系上呙老的大儿子,在租住的房子里找到了呙老。今天他就把走访信息反馈给我了。

    曾老师在微博里写到:呙阳升,湖南邵阳,1919年生,通讯兵, 到过四川、云南边境和湖北宜昌,经常派往前线从事通讯保障, 只记得自己十几岁就当兵了, 完全记不起部队番号, 记得自己五儿三女, 但都已经叫不上名字。 志愿者给老人念T恤背面文字“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时, 老人哭了, 随后手舞足蹈, 对街坊邻居说:我家里的人来看我了。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46s8oq8ci8i1rc1zqo.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45v5djhm3kupqrvvaj.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43jjj365p097papzmu.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48ecldtdt7qd6e97zd.jpg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50zk66dkr8dab05l5r.jpg


    曾老师的寻访帖子写得更详细:
      “在前往老人住处的路上,老人的长子告诉我,老人经常对他们提起过自己的抗战经历,曾经去过很多地方,云南四川湖北都去过,最后是1944年部队被打散后,乞讨回家的。老人急需认可和尊重,但老人的记忆在这两年里衰减得太严重。
      很快,我们就到了老兵住处。我们带去了最新版的老兵T恤衫,在给老人大声的念出T恤衫背面的“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中的“抗战老兵”字样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直流,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大声的对围过来的街坊邻居说:“这是我自己家里的人看我来了!”
      老人的记忆缺失很凌乱散碎,除了确认老人参加过抗战,在抗战中担任通讯兵的工作,去过云南,四川,湖北和湖南相邻处的战场,几乎没有什么能确认老兵身份的讲述,且无法把老人的讲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抗战老兵的基本经历。只能摘录如下:
    1、当兵时自己去的,不是抓壮丁。
    2、去当兵的时候,只有十多岁,二十岁不到。
    3、部队在四川驻扎过,去过云南边境地区,除了保山,老人再记不起当时在云南驻防过的地方。
    4、老人说,在作战的时候,总是“移来移去”,没有固定的处所。
    5、有人开玩笑说,通讯兵是不是用话筒喊的,老人大声说,“用话筒喊要枪毙的”。
    6、当兵七八年,期间大部分时间是担任通讯兵。
    7、通讯兵有时候带枪,有时候不带枪。
    8、从云南移防到湖北,基本是沿着长江走下来的。
    9、部队在湖北宜昌一带被打散,然后自己回乡的。
    10、文革中因为当年的国军经历,遭受过批斗。
    我们问老人:您现在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老人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有人知道我是抗战的就好。
    我对老人说:我们把您的资料整理核实后,将会每月给您发放500元的抗战老兵生活费。老人说:想都没往那方面(给钱)去想过。想都没想过还会有人来问这事(抗战)。
家庭经济情况:
    育有五男儿女,子女孝顺。本人仅享有农村养老保险每月50元。身体健康尚可,听力视力都还行,就是记忆几乎丧失。”
    
http://www.ilaob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17/170753oe12eje5tim461mj.jpg

    三言两语不能表达我的心情。我想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这个消息告诉呙老的女儿女婿和其他亲属,他们等了几十年的事情因为邵阳志愿者曾老师等人的努力终于第三天就有了眉目。第二件事是盼望着关爱老兵网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尽早审核确定呙老的老兵身份,给他送来抗战纪念章和常规资助金。居住在农村和偏远角落的老兵们太需要关怀了,让他们在尊敬和关爱中度过温暖晚年,然后安详地老去,这是志愿者们唯一的心愿。
    向抗战老兵致敬!
    向邵阳志愿者曾宪军老师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把目光转向农村困难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