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 发表于 2012-7-3 23:56:26

解读张学良

本帖最后由 天之道 于 2012-7-3 23:58 编辑

解读张学良
张学良,祖籍河北,祖上原本姓李,后来祖上的人过继给张家,改姓张。张学良1900年生,2001年去世,享年101岁,他在近代的中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本文从私生活和处理国事两方面解读张学良。

一、私生活方面:
1、张学良早年吸食鸦片,后转为注射海洛因。林则徐曾说:“鸦片之害,数十年后,国无御敌之兵,库无充饷之银”。作为奉系的统帅竟然是个瘾君子,如何统兵打仗。在与张学良交往的人当中,有个人身份很特殊的人,她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儿,她当时是意大利驻中国公使的夫人,和张学良交往很深,并暗恋上张学良,有次规劝张学良说:“我希望你啊,把毒瘾戒掉,积极抗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毒瘾消磨着张学良的抗战意志。918事变后,全国声讨张学良,他被迫下野,并开始戒毒。按现在科学家的分析,一个人如果进入到注射毒品的阶段,戒除的概率只有5%,但张学良戒掉了,他的惊人意志令人佩服,足可以成为当今那些瘾君子学习的楷模。

2、张学良对自己一生的考评是“平生无憾事,惟独好女人”,为此张学良给自己写了首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如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张学良回忆他的一生只追过两个女人,其他都是女人追他,自己一生有两个老婆,11个情妇,这些不包括他在外面嫖的和花钱买回来的女人。张学良曾回忆他与父亲张作霖的一段对话:“那是在奉天,一天张作霖与他的五姨太在院子里喝酒,张学良走过去陪父亲喝酒,喝着喝着,张作霖骂道,妈的,你小子啊,你当我不知道你呢,你净出去跟女人在外头鬼混,混女人,我告诉你,玩女人可以,你可别让女人把你玩了。张作霖的五姨太说,得了,你儿子够坏的了,你还教呢!”。张学良晚年坦诚地说如果自己不是被软禁,赵四小姐因忍受不了他的放荡生活,而离他而去。当然张学良也有专情的一面,那就是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于凤至跟张学良生了4个儿女,一次于凤至病重,中外医生都束手无策。这时张的岳父母和他的父母商量把于凤至的侄女嫁给张学良,张学良坚决反对,理由是于凤至现在还没有死,现在的情况怎么能娶她的侄女,这要于凤至怎么想。不久一后,于凤至的病体奇迹般康复,她知道这件事后,对张学良很感激,对他也就很放纵。

二、处理国事方面:
1、张学良曾考取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他没去就读,改在其父创办的东北讲武学堂学习,在学习了11个月后毕业,因他父亲的缘故成为一名团长,而同时代的李宗仁在广西讲武学堂毕业后,只当了一个小小的排长。也许是因为缺乏基层的带兵经验和过于年轻,张学良没什么军事才能,治军也不严。张学良回忆,在他父亲掌管奉系的时候,奉系军队最利害的是炮兵,奉系可以自己生产大炮,虽然质量远不如进口的好,但能自己生产并且还专门成立了炮兵学校,这在当时各军阀中,奉系是唯一能做到的。当时的奉系炮兵阵地可以全方位炮击来进攻的敌方步兵,但到了张学良接管奉系后,奉系的这一优势就荒废了,虽然张学良是统帅,但奉系分成为三个派系。

2、张学良对待教育的态度。在东北张学良很注意发展教育,建东北大学他私人捐献3000万,每年还要拨款160万,而此时清华大学每年的拨款只有70万。

3、张学良对内战的态度。虽然张学良是军阀的子弟,也参加了军阀间的地盘争夺战,但他儿时的志向是救人,成人后却是去杀人,张学良骨子里不愿打内战。他曾规劝其父不要再打内战,张作霖后来不打仗就是因为张学良的规劝。1928年北伐军打到河南,奉系撤退,张学良给北伐军的前线指挥官白崇喜留了一封信,信上说了两件事,其一我们撤走后,留下了很多粮食,本来是要烧掉了,但老百姓没粮吃,你们拿去后要赈济老百姓。其二是黄河的铁桥我不会炸,我知道你们会追击,但我不炸,这桥是国家的,国家修桥不容易。同年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归顺南京中央政府,中国经历十七年的军阀割剧后实现了初步的统一,此举张学良要顶住来自苏、日两国和奉系守旧派的压力,放弃个人的得失,堪称爱国的壮举。

4、张学良和蒋介石的关系。于私张学良和蒋介石有一定的亲戚关系,问什么这么说,因为宋美龄的母亲认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为干女儿,那么于凤至和宋美龄是姐妹关系,那张学良和蒋介石都是宋家的女婿。于公蒋介石和张学良看似上下级关系,其实不然,他俩的关系很微妙,宁粤分争之时,蒋介石向张学良借奉系20架飞机,对付与南京政府抗衡的广东地方势力,作为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却只能用借的方式调动军队,所谓借是要有借有还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蒋介石和张学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张学良不怎么卖蒋介石的帐,这也许是张学良后来敢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

5、张学良对“中东路事件”的处置。中东路即北满铁路,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北满铁路归俄国控制,南满铁路归日本控制,苏联成立后继续维持现状,由苏联人担任北满铁路局局长和副局长,管理人员也多是苏联人。1929年7月,张学良下令解除苏方人员的职务,改由中方人员担任,并将1200名苏方人员关押在哈尔滨。但张学良低估了苏联的实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弊端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改变,在此事的处理上他过于轻率和自信。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欧洲,苏联可能不敢动武,但对于一个刚刚结束80年战乱的中国,苏联是敢于动武的,随即中东路战争爆发,历时数月,中国军队惨败,8000名士兵阵亡,位于松花江口的拉哈苏苏市被炸成一片焦土。这场惨败是张学良没有预料到的,给他的情绪、心理造成重大的打击,虽然他依然是个爱国主义者,但张学良一时再也不敢与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苏联、日本对抗。

6、918事变时的张学良。1990年日本NHK电视台采访张学良,问他918事变为什么下令不抵抗,张学良说:“我当时没想到日本军队会那样做,我认为日本是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对918事变判断错误了。我不能把918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国民政府,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1931年9月6日张学良给留守沈阳的省主席臧式毅等人发去这样一封电报:“查现在日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万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切实注意为要。”在这段电文中“不可与之反抗”则是张学良不抵抗的指示。特别是南京政府曾命令张学良固守锦州,结果张学良却命令奉系几十万大军不发一枪地撤离,据日本史料的记载,哪怕奉系在锦州只是摆一个抵抗的架势,关东军就会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境地,事实上关东军始终没有真正从地面进攻锦州,只是派飞机轰炸,而这些飞机相当一部分是在沈阳缴获奉系的保贞式飞机。当时的民众骂张学良是卖国将军,一片声讨之声。918事变后,张学良的日本朋友,当时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将张学良在东北的全部财产用3列火车运到北平,张学良严词拒收,并送回了东北,无奈本庄繁只得把这些财产拍卖,有数千万之巨。

7、张学良在918事变时判断错误,使他忍受着失去家乡的痛苦,落得个卖国的骂名,在痛苦中煎熬了5年,加上不愿打内战的本性,张学良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但他的性格、智慧、经验、能力,使他远不能从容面对兵谏发生后的复杂局势。12月14日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真理》报以“张学良叛变,反对南京政府”为题,猛烈抨击张学良,说他是受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利用,反对南京中央政府。12月19日苏联驻华代表发表政府声明:“苏联与张学良、中国共产党没有联系,对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不负任何责任”。除此以外南京、延安都给张学良以压力。张学良要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他不反对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不会破坏全国来之不易的的安定团结的局面。张学良只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并以负荆请罪的方式走进南京,从此张学良的政治生命划上了句号。

张学良的人性是复杂的,他既是爱国将领,也是浪荡公子哥,既有爱国的壮举,也有为保持奉系实力而与南京中央政府周旋的小算盘。由于他个人才能、学识、阅历有限,处事上的轻率与鲁莽,使张学良虽然身处国内外复杂局势的风口浪尖,却不能驾驭这种局势,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他自己的人生。

本文参考资料:
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张学良口述历史》
东方出版社出版《封面中国》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国破山河在》

918事变时期的张学良,因吸毒明显单瘦
西安事变时期的张学良,戒毒后明显丰润
张学良的好友本庄繁
潇湘晨报的评论
晚年的张学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张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