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新发现抗战老兵达守信(请审核)
抗战老兵达守信资料登记表姓名:达守信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2年6月27日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武冈 身份证号码:43262319220627****联系电话: 1351739****、1584293**** 联系人: 现住址:武冈**乡**村*组身体状况:较差 困难等级:困难 婚姻状况:已婚子女情况:四个女儿 部队番号:装甲兵教导总队装甲炮兵独立团部队职位:二等士兵、上士文书、上尉军需 入伍时间:1943年 入伍地点:湖南武冈长官姓名:教导总队队长石祖璜,独立团团长曾英槐 参加战役: 从军经历(必填):达守信,男,1922年6月27日出生。高中毕业后,就创建了培英学校,任校长(现黄沙中心小学)。国家有难匹夫有责,1943年20多岁的达老弃笔从戎,自愿参军。参加了装甲兵教导总队装甲炮兵独立团,教导总队队长石祖璜,独立团团长曾英槐,是一位德国留学生。他们团有1000多人。刚进部队是当步兵,二等士兵,因为高中毕业,被选中当上士文书,管理部队所有大小事物的统计,部队的武器有装甲炮、重机枪等等先进武器。装甲炮需要4—5人操作,每台重机枪要4个人才能打。老人因为是文书,配的是“四五”手枪,一次可以装20发子弹,每次打出一颗子弹,属于点发枪。在部队首先基本训练了6个月,学习打枪,他们连有200个人,是团本部连,连长姓楼。
1944年元月,走路到邵阳,又坐汽车到长沙,然后坐轮船经过洞庭湖到武汉,最后坐火车到河南商丘,整个过程大约40来天。先驻防了几个月,和日本人战斗了7—8个月,那时达老在军需处已经是上尉军需,专门负责部队前线武器弹药和粮食的提供,当时日军比他们部队的伤亡要惨重些。大约1945年春天,部队又坐火车撤去了安徽芜湖,又经上海退去了台湾。3月份因家人重病,通过关系请假回家,回去后家人不准再去。又继续办学校,一年多后回家务农。
老兵近况:生育四个女儿,因为历史原因均没有参加工作,全部在家务农。老人有低保,2002年做过肠梗阻手术。现在有风湿、便秘、前列腺炎、疝气(严重)等病痛。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老人坚持读书写字,房间的书桌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也是老人亲自书写的对联。
本帖最后由 仁缘 于 2015-9-25 22:52 编辑
装甲兵教导总队成立于1944年冬天的重庆上清寺,抗战期间根本没有参战。老人所描述的行军路线基本上是内战的路线,打战也是打的内战,请再仔细问问老人。 以下是我们重新走访后,爷爷自己理清记忆,重新写的经历。
达守信,男,1922年6月27日出生。以下是老兵自己回忆写的抗战经历——
我参加抗日概况:中学毕业后,于1939年3月,在武冈考取装甲炮兵团(当时未宣布),由武冈乘车经邵阳、衡阳、直抵长沙岳麓山脚下,暂住数月。约二百多人,因而改乘大号民船三艘,经洞庭湖到达汉口香山寺,才正式宣布挂牌为装甲炮兵团。接受最紧张而严格的军事训练,约住了数十天,即开到河南商丘。入伍时都是二等兵待遇。我便调团部连当文书,上等兵待遇。连长姓楼,名字忘了。在此期间,与日军交火一次。指挥所设在西门外,曾英槐团长督战指挥。小股日军,知我有备,不敢来犯。但我在楼连长的领导下,送情报,传口令,有时帮助运送弹药等等。特别是夜晚送情报,传命令、口令时,因手执电筒,目标大,而且显眼,危险更大。我初当兵,提心吊胆,难免惊恐!
此时,(一)陆军装甲兵团,被调出第三营,营长叫麽作栋,前往青岛抗日作战。凡属一切经费,薪饷,粮食以及各种军事装备,都在装甲炮兵团军需室发给领取。我上帮助发放薪饷多次。军官士兵,按名册一个一个地需要核实,以免冒领多领。(二)陆军装甲兵团,后来又来了一个最高领导人叫石祖璜,他在鄂西会战时,任第六战区66军(军长方靖)185师师长。与日军激烈战斗,非常勇猛,歼灭日军无数。时间:1943年4月。(三)部队有计划的,保存实力移驻安徽芜湖时,最高领导人叫徐庭瑶。1939年12月,兼任38集团军总司令,指挥昆仑关战役,歼灭日军6000余人,后专任机械兵监之职。(四)在芜湖住了数月,即开往上海水电路一财政学院。此时最高领导人叫蒋纬国,此时曾团长调走,继任者叫谌立志。
另附:第一次走访时部分资料(参加了装甲兵教导总队装甲炮兵独立团,教导总队队长石祖璜,独立团团长曾英槐,是一位德国留学生。他们团有1000多人。刚进部队是当步兵,二等士兵,因为高中毕业,被选中当上士文书,管理部队所有大小事物的统计,部队的武器有装甲炮、重机枪等等先进武器。装甲炮需要4—5人操作,每台重机枪要4个人才能打。老人因为是文书,配的是“四五”手枪,一次可以装20发子弹,每次打出一颗子弹,属于点发枪。在部队首先基本训练了6个月,学习打枪,他们连有200个人,是团本部连,连长姓楼。)
老兵近况:生育四个女儿,因为历史原因均没有参加工作,全部在家务农。老人有低保,2002年做过肠梗阻手术。现在有风湿、便秘、前列腺炎、疝气(严重)等病痛。不管多么艰苦的环境,老人坚持读书写字,房间的书桌堆满了各种书籍,墙上也是老人亲自书写的对联。 还是内战的路线,方靖军长,徐庭瑶总司令的故事和达守信老人无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