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湖南干训团第十七课:后会无期
黄埔湖南干训团第十七课:后会无期主讲人:阿猫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8岁的湖南常德抗战老兵周广田,如往年一样,老人家不顾年老体迈,在南京上光华门祭拜战友,久久不愿离去。周广田当时为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军士营一连二排代排长,军士营全部为武汉入伍的爱国学生组成。78年前的12月12日,周广田老人和战友们在光华门和日军浴血奋战。在撤退过程中,全排战士被江面日军舰艇射杀,周老靠着几块木板游到下关码头对岸,死里逃生。周广田老人是湖南老兵之家常德志愿者于2013年3月发现的。这个周末,湖南老兵之家2015年年会在怀化洪江古商城召开。湖南老兵之家成立整整十年了,它就像一面旗帜,团结着全省十四个地州市的绝大多数志愿者,其理念为大家慢慢理解和接受,由当初年会凑不齐一桌人,到今天的近200人与会,这是志愿者的幸运。整个会议开得很成功,我个人也感谢怀化团队的辛苦付出。会议本身估计会有人写专题,我就不啰嗦了,我想说下我和周福康、章策两位老兵的故事。如果将关爱老兵视为服务行业,老兵是服务对象,志愿者就是提供服务的人,老兵得到什么样的服务体验。这取决于志愿者的服务态度。是敷衍,玩票还是谦卑对待老兵?晴天问我:你去参加年会吗?我说不去。(不去开会不代表我不支持湖南老兵之家的工作,只是感到有些累了。)她说如果周福康老人来呢?我说我来。周福康由于被腾讯QQ、微信在腾讯新闻的报道而成为一位广为人知的明星老兵。老人为孤寡老兵,靠出卖苦力捡废品垃圾为生,1945年在台湾与日本小学教师边見须惠子相爱。这些报道对我并无多大触动,毕竟我曾看过太多老兵悲欢离合的故事。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大致相同:坐几十年牢或管制,出来后年纪大了,也就终身未娶。直到我看到一部名为《后会无期》的微电影。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至少打动了我。首先是电影名字让人绝望,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在垃圾堆中的周福康老人。当老人乐呵呵的说: “干这个工作,吃也有的,穿也有的,用也有的。” 老人的乐观与现实处境的极度不搭,瞬间征服了我。我泪流满面。我尝试着隔个几天看一遍,但依然看一次,就会流一次泪,缘于老人的开怀大笑。我无法承受他的笑。我开始寻找老人的联系方式,当时不知道联系吴缘老师就可以。我想去杭州看看老人,和晴天说了如上想法。当确认老人一定会来参加来年会后,我很开心,特意买了同一车次的高铁票,去文具店买了笔记本和签名笔。别人追明星,我们追老兵。我想为老人提供服务。我愿意用我生命中的一段时光去陪陪他们。当我迈入车厢的那一刻,我清楚的知道吴缘老师,志愿者小小强和周福康、章策两位老人就在隔壁车厢,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在座位上先坐了一会。相见的时刻到了。我们很自然的就认识了。在和吴缘老师交谈中,我问为什么把周福康老人带过来。因为我知道章策老兵是想回学校看下。吴缘说晴天要求带过来的。周福康和章策老兵都是94岁的高龄,也都是孤寡老兵,命运多舛。我恭敬的让两位老兵在笔记本上签上名字,他们的签名一笔而就,写得真好。周福康老人是我见过的最会笑,最乐观的老兵。当我们熟络后,他在列车上高歌着“中华民国颂”。有缘见上一面,我心愿已了。后来由于蓝冰坐在周福康老人旁边,我了解最多的倒是章策老兵。章老为中国驻印军独立战车营的材料员,他所在部队在缅甸战场缴获过日军精锐十八师团的关防大印。我是喜欢历史的人,贪婪听着他讲述那场战斗的细节。章老是一位很有素养的老兵,说话得体,我向他学习了很多。他拿出他珍藏的笔记本,让我和蓝冰写上真名和联系手机。或许他的用意和我要他们签名的初衷如出一辙。老人告诉我,他回去后,会要上海的一位97岁老兵给我们每人写一幅隶书,然后给我们发快递过来。可能要一段时间,让我们耐心的去等待。在昨天的年会上,两位老人表现都很出彩。章策老人说了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我现在人老了,但我们的心永远爱祖国。”他忘记了这么多年他所受的种种磨难。周福康老人高歌了一曲“在太行山上”,将活动现场氛围热到了极点。郑鹏老师不禁一起合唱。湖南老兵之家的年会每年都有一个很庄重的环节:全体人员起立默哀送别全年归队的老兵。这个环节虽然残酷,却很有必要。2015年已经有120多位老兵离我们而去。当看着幻灯片中那一位位老人的照片和资料,这是我们要接受的现实。龙越慈善基金会准备出一本书:《两代人的抗战》。当年,抗战老兵为保卫祖国参加抗战,今天,我们关爱老兵,这是另一场抗战。既然我们是某种意义上的“战士”,即使我很不愿意呆在此时的现场,但还是得直视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面容,就当最后的告别。于是我只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流泪。陪两位老人吃中饭时,我对章策老兵说:我一定陪你回曾经的洪江陆军机械化学校看看。老人已经离开了整整七十一年。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到,我今后也不敢再对老兵进行任何承诺。人生最大的残酷性是我们常匆忙到来不及说一声再见就要分开。今天中午到达芷江。看着车窗外酒店门口停放的志愿者战友的车队,此刻两位老人想必正端坐在离我相隔十来米的酒店里。我狠心没有下车,我只是一位不称职的服务提供者,我要科机送我去芷江高铁站。我实在没有勇气当众再哭一场。在站台上候车的短暂几分钟,一列动车呼啸而过,极具电影中的画面感。我接到民革吴主委打来的电话,告知黎霞林老人已经归队,他在现场。我一时没回过神。为什么如电影中的桥段此刻要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头脑中浮现的是昨天年会现场播放一年来过世老兵的环节。当我后来在列车上吃着芝麻饼干充饥,安慰我可怜的胃,平复完情绪后,我给吴主委发了一条短信,请代我送别老人。人的生老病死本是人生常态,作为志愿者,这是早就有的心理准备,但现实是我们常难以平静面对,不是由于我们的过于感性,过于脆弱,过于矫情,皆在于向来缘浅,奈何情深。我坐在列车上,依然清晰记得不到两天前当我得知两位老人家没有吃中饭,我给他们喂食蛋糕的场景。愿后会有期。2015年12月13日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