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冰 发表于 2016-9-21 09:18:02

怀化188刘璋林

                              姓名:刘璋林
出生年月:1925年4月12日出生
入伍年月:1944年11月,
部队番号:青年远征军205师613团3营9连
长官姓名:孟广珍,少将团长
籍贯:湖南省溆浦县桥江镇渡头村。
   刘璋林老兵在家中四兄弟中,排行老四,老大在其十一二岁时即参军御敌,武汉会战后便没有了音讯。1943年下半年(腊月十几),已经从溆浦乡村师范毕业的刘璋林已经在户籍地溆浦南通乡(民国时期称南通乡,现桥江镇辖区)中心小学任教,当年已婚并初为人父,妻子大其三岁。
      1944年底学校还没放假,刘老在听取了时任的溆浦县长亲自在该镇上宣传:“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觉得日本人已经打到自己家园门口了,不愿做亡国奴的壮志青年从军御敌是唯一出路了,于是主动报名,没想到入伍时间非常快,几天就被召集要去部队,匆匆告别娇妻幼子的刘璋林对入伍行军记忆犹新。
      腊月二十左右,刘璋林跟随溆浦县城集结大约几百名壮志青年(老人强调队伍里以知识青年居多,当时溆浦有战时中学,国立名校在这边避战有办学)一同步行至大江口镇,然后乘船顺沅江而下至辰溪县城,在辰溪县驻扎在师范学校约两天后被安排乘车前往芷江。抵达芷江时是深夜,县城漆黑一片。芷江县城有机场,机场刚被日军飞机袭击过,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有哨兵把守,刚开始不准车队进入,领头的交涉说明这批队伍是要紧急调往各地新征兵源才被放行,但被要求车队一定不能开灯,熄灯开车只能摸黑前行。
芷江住一晚后,又开始启程,经新晃后到玉屏,从玉屏起就是连续的爬山了,山路盘旋一路崎岖,经过一个叫蛾子邦的地方是特别的陡的盘山公路,司机都没把握,为安全起见,让乘车人员步行,自己驾驶空车下山,刘璋林记得自己下山一路看见山沟里数不清的事故车辆,山路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等自己的行军队伍到达山底的时候,汽车都还没有达到。战争年代汽油奇缺,刘璋林介绍自己跟随队伍乘坐的汽车是烧木炭的车,现在肯定没有了,有特色,在山谷时候就得加足木炭,爬坡才有力气。在黄平的地方队伍住了两晚。
到达施秉县,适逢大雪。步行不久,遇到美军的车辆,好在知识青年队伍里有湖大的几个外语高材生,能正常跟他们交流,获悉该车队是从长沙经贵阳到缅甸专门运输汽油的车辆,好一番交涉,这群知识青年从军队伍有有幸搭乘便车赶到了贵阳。到达贵阳前往团部报到时,小地名叫“马彩坪”(音译)正好是大年三十,队伍到达已是晚上七八点,团部都已吃完晚饭,只有安排给队伍重新置办晚饭,很简陋,队伍一路行军十余天很是辛苦,大家草草吃完就早早休息了。
   休息三天后,正月初开几始训练,然后下分连队了,刘璋林清楚记得自己被分配在青年远征军205师613团3营9连,遗憾的是,刘老对部队长官的名字记忆不是太多,只记得自己的师长好像姓刘,好像是黄埔第二还是第三期的,团长叫孟广珍,少将军衔,好像也是黄埔六期的;营长姓单,连长姓张,几个月后就连长换成了姓甘的,好像是浙江人。自己队伍配置级别很高,师长是中将,团长是少将,其他一般部队没有这么高的配置。刘老解释说毕竟自己当时只是个小士兵,平时见师长的机会不多。下连队后,就是开始“三操两讲堂”,日复一日训练约几个月后,大家有厌烦情绪了,纷纷觉得自己来当兵是御敌战寇的,大家要求上前线的斗志比较高昂。学校为了安抚大家就称是准备安排大家乘车去广西南丹御敌的,校外确实摆了一段时间若干军用车辆,但几天后不知怎么回事,军车连夜开走,大家上前线的事就不了了之。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投降的消息传到刘璋林所在连队时,刘老清楚的记得当时大家都非常欢喜,团长命令大家把所有的长短枪支武器放在营房门口,朝天鸣枪庆祝,持续约一两个小时,大家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抗战结束后,刘璋林跟大部分战友们都无心从军了,大家都觉得当初积极入伍都是冲着为民族而战的精神来到部队的,现在抗战结束了,眼瞅着可能会转为内战,刘老及战友们都有退伍的念头,但部队不允许,部队准备把这群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往军官学校培养的意向,为了这冲突,有一次大家还打过一个肥胖的营长,居然没有收到什么大的处分。1946年5月,官方只有征求大家意见后,让想回家的填写了表格后,直接退伍回乡。刘璋林返回原籍,继续从事教书为业。
目前经济状况:良好
家庭情况:1943年结婚,老伴于2012年去世,育有二女一子,虽都在外地,对老人都很不错。

平常心 发表于 2020-2-2 15:03:10

2019年10月19日去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化188刘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