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张道建(曾用名杨代华)
抗战老兵张道建(曾用名杨代华)杨代华是湖南人,1938年的11月下旬,12岁当兵,瞒着家里人。他和班上的6个同学一起参军了。那年,他才12岁,“记得是初一,国民党陆军工兵第九营营长谈策到我们学校来招兵,谈策正好是老家人,觉得特别亲切,就和同学一起跟他走了。”
杨代华说,那是一种使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老人回忆,他们当时都是瞒着家人的,一直到乘小船过江后,才各自给家里写了封信。然后,他们跟随谈策到了浙江金华,正式成为陆军独立工兵第九营的一员,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
炸掉浮桥,日军战马掉进河里杨代华说,训练了不到三个月,也就是1939年的2月底,他们所在的部队奉命开拔到浙江萧山,配合26军阻止日军挺进。“白天,头顶上整天盘旋着敌机,不时地扔些炸弹,我们只能晚上挖战壕……”由于兵力悬殊,不到一个月富阳被攻陷,“日军包围了我们,双方死伤都很多。”杨代华说,随后他们撤到诸暨,会合了一些散兵,走了一晚上山路,到了一条江边,江面足有150米宽,水流很急。“敌机从3架增加到6架,不停轰炸。”当时有艘船,开走的刹那,杨代华死死地拽住船沿,“好心人把我拉上船,逃过一劫。”过了江仍没逃脱包围圈,这时步兵组织了“敢死队”,一批一批地突围,直到第六批,日军没子弹了,他们才得以突围。
杨代华缴了一架轻机枪,背着,走了两天两夜,“诸暨集合当时有600多人,后来集合,不到150人了。”人太少,杨代华所在的工后营被编入陆军独立工兵第一团。
嵊县、新昌、义乌、金华……边打边退,在老人的记忆里,“金华战役”是扬眉吐气的,“日军的快速部队要经过一座浮桥,我们早就埋下了炸药包,当敌军战士骑马上桥后,我们把桥墩炸了,日军先头部队连人带马全翻河里去了。”激战后,他们又与日军开始了巷战,衢州巷战就持续了三天三夜。
1943年冬天,他所在的陆军独立工兵第一团开始整顿,当时团长为傅博仁,“我们属第三军区,一直到抗战胜利。”
不愿打内战,他哭着请求回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打响。老人说,他一直困惑:大家都是同胞,为什么要相残?“我就坚决不干了,哭了,请求让我离职回家。”杨代华说,就这样,他离开了部队。
经过南京他留下来了。“我经常到张妈妈家洗衣服,她没有儿子,我就拜她为义母,后来,她把女儿嫁给了我。”杨代华称,后来他隐姓埋名,改成张道建,考上了南京市工人政治学校,然后就一直沿用张道建这个名字到现在。
枪林弹雨,老人说当年不知道害怕,就是一股劲:“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杨代华说他受的伤不多,“只有一次与日军拼刺刀的时候,被刺刀戳中胯骨。”现在的老人过着很平静的生活,有时还上上老年大学。2016年11月13日,武冈义工联关爱老兵部找到了他,并给99岁的他送去了生日祝福!
1927年出生应还没有99岁吧? 审核通过。
请仔细核对老人的出生年月,满打满今年才89岁,不可能是99岁;身份证住址在江苏南京,怎么到的武冈?请在帖子中讲清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