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001姜立诚
姓 名:姜立诚出生年月:1923年4月祖 籍:湖南宁乡县老粮仓现居住地:湖南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月形村抗战经历(老兵自述):姜立诚出身贫苦农家,幼而丧父,十一岁辍学入宁乡县城新太顺南货号做学徒。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窜入湖南,1938年11月宁乡成立陆军志愿兵第一团,姜立诚即投身军营,于1939年初随团开赴长沙。1939年3月调任长沙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副官处第二科上等兵,从事司令部车队服务工作。1939年9月至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负责押运司令部档案文件及眷属由湘水渠口至茶陵浣溪墟。1940年8月调升司令部参谋处第二科上士文书,从事文秘及档案管理工作。1941年9月7日至10月9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驻后方司令部(南岳大庙)。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为薛岳从事参谋文秘工作,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1942年2月晋升为参谋处第二科额外同准尉司书,负责编辑、印制第九战区《每日情报》。同年,准尉司书职由重庆军委会备案立档。1943年亲历常德保卫战,常德驻军暂57师全军覆没,师长余程万、参谋长姜**阵亡,饶少伟中将继任师长。1943年晋升为军委四阶司书。1944年5月27日至8月8日,长衡会战,与同事周权生、凌云、刘志诚、杨仲明等随第九战区参谋长赵子立驻岳麓山湖南大学指挥部指挥作战。日军孤注一掷,用剪击战术,从洞庭湖大迂回,向南经华、安、沅、益、宁乡至岳麓山后山包抄前线司令部。赵子立被迫突围,由姜立诚等轮流背至湘江渡河,退至衡阳继续指挥作战。经四十多昼夜,部队牺牲惨重,衡阳守军第十军全军覆没,军长方先觉被俘。衡阳沦陷后,直窜湘桂的日军,西达独山。1944年11月,随后撤的司令部驻郴州,先住惠爱医院,不久移迁汝城、土桥墟。为扫荡盘踞各地的日军,在湘、鄂、赣三省各地、县成立国民抗敌(日)自卫区、团、司令部,由各专员、县长兼任司令,直属第九战区,打游击。1945年4月由汝城派到益阳五区抗日自卫司令部,任宁湘自卫区司令部参谋处上尉参谋。司令为谢声溢(中将),副司令为陈敦和(少将)、宋品山(少将)。在宁乡城西俘获日军二名,因姜立诚自学过日语,由其审问后解往重庆。1945年9月3日,日军宣告无条件投降,随宁乡云山司令部进驻宁乡县城,接受日军投降,安民生产、料理善后,清扫伪军、汉奸维持会等会组织。盘踞宁乡火龙洲的日军交第十八军带走。十大队长沈诚任公安局长。姜立诚在《宁乡民报》发表社论《凭吊劫后的宁乡县城》(连载三天),深入揭露了日军侵略宁乡的万恶罪行。1945年10月1日,全国宣布抗战结束。抗日机构一律撤销,姜立诚被资遣还乡,回到益阳衡龙桥(其母家)。1946年2月,经昔日上司邓如灿(省公安局长)介绍入省管理局秘书室,助理石略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曾在英国留学,中国公路工程专家、湖南公路建设开创者)编修《湖南省被破坏公路修复计划书》。1947年3月赴南京陆军总司令部,任陆总军官队少尉队员,调第三处服务。1948年10月投考国防部副官学校,在初级班第一期学习。南京解放前夕,随副官学校移至厦门漳州东美镇。1949年5月,响应程潜和平解放湖南的倡议,与贺业峻、韩玉衡、龙沛澄、曹桂芳、汤明耻、方绍犀共七人起义离校回湘,在长沙袁家岭报名参加陈明仁部队起义。6月6日,回家探亲,不料部队临时开赴浏阳普迹渡接受人民解放军整编,收到部队来信,已经过去五天,步行未能赶上部队,遂掉队只好回乡。同学韩玉衡从部队退役后入《光明日报》编辑部,一直保持联系。回乡后,参加了迎解、土改、煤矿、水利、公路建设等工作。1950年成立“益阳县衡龙桥乡人民政府”,经群众选举为乡政府干事。1951年底,转衡龙桥供销社工作。1953年元月,因系“伪军官”出身,被“整社”清洗出供销社。1957年7月被定为“历史反革命”逮捕入狱,同年9月释放回乡。后来历经多次政治运动,受尽侮辱,两个女儿被折磨致死,两个儿子至今疾病缠身,大儿子落下终生残疾,60多岁了仍然孑然一身。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姜立诚虽然被洗去“历史反革命”的罪名,但有关政策一直没有落实。 “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期间被搜去的大批书籍、个人证件证书等资料无人归还;原在衡龙桥供销社工作被错误清退的事无法得到纠正和补偿,退休养老等待遇无人落实,抗日军人的身份没有得到政府有关部门认可(民政部门2010年宣告的发给抗日老兵3000元/人补助也无法落实)。现在姜立诚生活极其困难,子女均在农村,都已年老多病体弱,无力负担老父生活,仅靠政府发的55元/月养老金和30/月优抚金度日。年事巳高很想得到政府认可,也就死而无憾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