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益阳-白沙 于 2015-4-7 21:16 编辑
姓 名 胡德盛 出生年月 1925年4月20日(农历) 民 族 汉 籍 贯 桃江县鸬鹚渡乡汤家湾村 现 住 址 桃江县鸬鹚渡乡汤家湾村 部队番号 第20军新编20师60团 部队职位 士兵 入伍时间 1943年5月 退伍时间 1949年8月 入伍地点 桃江 参加战役 长官姓名 军长:杨汉域;师长:李子亮;团长:曹铁升 从军经历: 抗战父子兵,父亡子伤 我出生于1925年农历4月20日,年轻时家贫,读过初中。1943年5月-6月份,抽壮丁(我两兄弟,哥哥是长子,得了夜盲症(鸡毛眼,太阳落土就看不见了),只能抽我),到常岳师管处,后编入国民革命军20军(原来杨森的部队)新编20师60团,经考核,我读了点书,分到团部卫生队做文书。军长:杨汉域,师长:李子亮,团长:曹铁升(我们鸬鹚渡本地人),后曹铁升调走由副团长姓吴祝由(音)(衡阳人)顶。 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后,日本鬼子退,第九战区的部队就追。日本鬼子退到岳阳新墙河北岸,我们在河的南岸守备,对峙。1944年5月27日凌晨1点,传令兵送文书给我,我惊奇地问他:“今天怎么这么早呀?”,他急忙告诉我,“快起来,前方打起来了”,这时我才知道前方战争了,因为我们卫生队信息慢些。日本鬼子在河的南岸架桥,听说在武汉集中五六十万的兵力,岳阳来了十万,情况很紧急。我们60团131营、3营两个营驻守新墙河从龙林(音)到吕士(音)的30华里的地段,新墙河是重点,吕士(音)不是重点。日本人架桥是俘虏的当地老百姓,如果我们这边做死的打,他无所谓,因为打死的也是中国人。但是没得办法,只能打,打得很惨烈,机枪都打爆几挻,后来从新墙河一步步退,6月1日退到汨罗,上午10点到11点的样子,我们经过汨罗要过河要到浏阳去。日本人在汨罗已经封锁了,日本人经过三次长沙会战后,对地形熟悉了。我们侥幸从侧面过河,正面部队难以过河。(插一句)在三次长沙会战后,因死伤惨重,补充兵力,我父亲胡丙苏,当年40岁,也被抽壮丁到我同一部队(比我前2年抽壮丁),我父亲6月1日在这次汨罗战役中阵亡,尸体都不知道在哪(哭泣),我后来在安仁的九如山也受伤,我家是父子壮丁,父死子伤。1947年回家,为父亲做了一个衣冠冢。我们村抽壮丁15人,活着回家的只有5人,其余的都牺牲了。 汨罗打完后,到浏阳、醴陵、茶陵、攸县、安仁一带。日本有打衡阳,从江西调部队来增援。我们在安仁九如山,我们阻击从江西调过来的日军,打得很惨!我们团兵力不足了,在九如山打了七日六晚,眼看退到山顶了,守不住了。团长叫吴壮猷,自己亲自上阵,带着手榴弹,大声说:“我要与山头共存亡”中午时分,日本鬼子打上来了,团长带兵冲下去。甩手榴弹时,左手臂受伤,腰部受伤,退下送赣州医院。紧急关头不,我们后勤人员也拿枪上了火线,我就是这次受伤的,我要给你们看看我受的伤!没有好药,溃烂。现在仍然可见枪击伤痕。后来国民政府发了我一个负伤症,后来在文革中烧毁。后来到零陵、新田、宁远、永州、嘉禾、蓝山一线,零星战斗经常有,从广西来的日本人返过来打湖南,目的是要打通到广州的铁路,大约年底在蓝山牛婆井又和日本人打了一大仗。日军逃溃,我们追赶。很想消灭他们。日军的小钢炮很历害,我们只有6门小迫击炮,威力不足,受不住。只好缩小范围。这次战斗,三营营长(得力干将)阵亡,九连连长(姓李)阵亡,还有一个医生(福建人),前胸被日本鬼子戳一刀,动不得,躺在路边上,接着日本鬼子又在他背部捅十多刀,滚到沟里,才逃过了一死,,后来救出来了。这次战斗死伤很多人,牛婆井打了2 天,日本鬼子走了,我们就地驻扎。大约有农历12月26日(要过年了)我们穿过五岭山脉在扬梅山(音)煤矿过年,后在广东乐昌一带驻扎。在广东乐昌时,8月份的一天,前面有枪声很大,而且全面都有枪声,我纳闷今天的战斗打得这么历害,且全面打,原来是日本投降了,朝天上放枪的,喜得不得了!我们在乐昌接受小股日军投降。 后来调江西南昌。从江西最南面下去,走路一天50里,走半个月到达新淦,整编为第四军第四师59旅一七七团一营生生机枪连文书。 1947年从九江调南京,城外守卫南京,国民政府为我父亲目光颁发了烈士证书,为我发了受伤的证书,(后来都丢了)。为了给父亲做衣冠冢,请假回家,在我的家后面有我父亲的衣冠冢,我每年祭奠。 1948年结婚,1949年又被征兵,参加第一兵团司令部(陈明仁的部队)通讯营第一连。8月份湖南起义,开长沙门,迎接解放军进城。我娘不好,请假回家。 回家乡后,成为“伪军官”“21种人”写检查,交待。在土改时老实、积极,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员。 胡老听力视力还好,身体还行,思维清晰,能独立行动,老伴在世,农保每月55元,三子一女,子女务农,子女孝顺,儿孙绕膝。 胡老为抗战“父子壮丁,父亡子伤”希望政府能认可,给予资助。 以上是胡德盛老人口述(志愿者天空、向左走,一叶之秋,城南旧事、白沙及桃江义工张美林,王海涛等,白沙记录口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