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猫 于 2016-2-2 10:42 编辑
姓名:刘宪玉 抗战时曾用名:刘玉林 出生年月: 1915年8月16日 现住址:浏阳市淳口镇永乐村永福片下南组1号 部队番号:国民革命军102师 从军经历:(志愿者笔记:接到刘宪玉老人讯息时,作为一名经验较为丰富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连续两日睡眠不足。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老人祖籍贵州,今年已经100岁,又患有气管炎,在其儿子的协助下,直至下午1点多终于完成了对老人的初访。老人的从军历史可以说就是黔军102师的军史。 老人参加战斗实在太多,全身多处负伤,有些伤已经无法记得在哪次会战中所负。对于具体战役时间已无法记忆。但从军经历是非常清晰的。本人承诺以下老人从军经历均为刘宪玉亲口所述)
1932年(老人记得当时是16、17岁)因兄弟3人,老人排行第三于贵州江口县桃映镇被抽丁到黔军2师,记得师长为柏辉章。经过铜仁,调往四川涪陵。后至河南信阳、潢川一带“剿匪”,地方民兵部队协同作战。
淞沪会战: 老人编在612团,记得团长为陈伟光。三营营长姓刘。老人曾任四连三排九班班长,具体哪个时期已无法记得。 老人清晰记得在上海打了三个月仗。询问他是否在江阴,已经不记得。老人说仗打得很辛苦。沿水边修战壕作战,睡在木板上。日本人武器装备太好,102师只能白天休息,晚上打仗,进行游击战。 老人讲述了一段淞沪会战时和日军在苏州河畔白刃战的细节。当时102师架设浮桥渡河。然后双方在桥上短兵相接。两边的人混战在一起,枪是没法开了。老人说他们当时用的是马叶子刀。老人模仿着当时的场景,昨日重现。一个小时后,敌我双方都精疲力尽,也就散了。 于夜间撤退至无锡,与日军激战一晚后,撤至南京。老人记得南京保卫战中粤军在南京紫金山的细节。后日军从安徽包抄过来,102师突出重围后经安徽至陕西宝鸡整训。后调至黄河边驻防,老人记不清地名,应为潼关。 老人记得黄河一天涨三次水,到黄河边挑水喝。老人在305团,团长为陈伟光。
徐州会战: 102师赴徐州参战。战斗依然打得惨烈。102师被日军重围,分成多部,采取游击战四面阻击日军。日军询问当地老百姓中国军队番号。老百姓都说是102师,因此日军误认为102个师的中国军队在作战。 老人记得师长柏辉章胞弟柏宪章、304团团长陈蕴瑜阵亡。老人因为心肌肿疾病,没去参加追悼会,服药3个月。后部队至河南漯河休整,补充新兵。
武汉会战: 102师至江西后,江西各界搭台,进行了热闹的慰问。记得万家岭大捷。
南昌会战: 102师至南昌外围参战。部队损失严重。撤往湖南衡阳。团长陈伟光升任副师长。老人分至第304团,团长许世俊。
第一次长沙会战: 79军协防,守了3天,还是换成102师来守。老人清晰记得在新墙河驻守近3年。
第二次长沙会战: 老人在岳阳麻布山一带作战,任务是守铁桥。102师伤亡惨重。老人多处负伤。其中左脚大拇指被炸段,小腿肚被子弹穿过。后脑被日军飞机弹片所伤,至今仍有弹片没有取出。老人坐汽车至怀化洪江后方医院休整。4个月后,102师在洪江的10多个伤兵伤愈后本被要求步行至长沙,老人们拒绝,强行拦住一辆光荣车至长沙。后步行至102师在岳阳新墙河驻地。
第三次长沙会战: 102师随第4军至广东韶关曲江,准备增援香港守军。香港沦陷后,加上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102师三天三夜强行军于长沙黄土岭与日军作战。老人记得一战斗细节:老人和两位战友,其中一湖北籍士兵会日语,三人担着担子,担着羊头,混入日军阵地,用手榴弹炸死10多名日军。因战功记到74军名下,老人情绪有些激动,提及当时长沙城老百姓为第4军鸣不平,刷标语,内容为“74军作废”。102师后来一路经浏阳枨冲撤至浏阳青草田心休整,老人清楚记得挨着浏阳河,不是捞刀河,离浏阳城只有几公里。102师后调至江西宜黄。老人记得师长为陈伟光。老人在此次会战中右耳被弹片所伤。
第四次长沙会战: 102师由宜黄经浏阳入长沙。老人在304团,守住长沙市河东,没有过湘江到河西,清楚记得当时长沙城没守多久,部队被分为好几块,老人随部队沿长沙洪山桥经过岳阳平江撤至江西修水。老人记得师长陈伟光被撤职的事情,非常气愤,说薛岳一把抓,。(根据史料,第四次长沙会战后,102师被薛岳改编为粤军而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
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至九江。 对于之后的从军经历,志愿者多次询问,老人都不愿再谈,或许与102师的悲壮结局有关系。只提及后来还到了江苏柏宁(音)等地。,据老人儿子电话告知,老人当年年轻时说28岁时不愿参加内战,脱离部队,辗转经过浏阳,因为长沙会战时在浏阳呆过,也就留下来了。老人在郴州的亲哥哥曾告诉他,老人把年纪搞小了4岁,所以应为32岁,即1947年到浏阳。 老人至浏阳后作了上门女婿。妻子与前夫有一女儿。老人与妻子共育有5个子女,但只带活了54的小儿子。 老兵现状:交谈尚可,有气管炎。有一子一女。目前和54的儿子刘靖仁一起生活。刘靖仁离婚二十多年,未再娶。离婚时判给他的儿子在郴州已经安家落户。原有的在淳口镇永乐村大山深处的住房已经完全坍塌,无法再居住。现两人借住在外村山田村一熟人遗弃的旧屋。刘靖仁在家照顾刘宪玉老人,没有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条件贫困。 老人现有高龄补助220元每月,低保390元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