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老兵之家-援助抗战老兵的公益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17|回复: 5

忠烈祠里祭忠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13: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犟牛 于 2012-12-4 22:16 编辑

        10月10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来到位于台北的忠烈祠祭奠辛亥革命元勋"十日都督"焦达峰烈士和75年前在抗日战争淞沪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潘子仰烈士。

        焦达峰的英名早就如雷贯耳,但不知道他是后裔朋友九九的舅爷爷,潘子仰烈士我也是去年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的。清明节到岳麓山黄兴墓、陈明仁墓和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扫墓,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在祭拜,他的手里捧着一块镜匾,里面是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交谈后得知,老人名叫潘福国,证书上的“潘子仰”是他的父亲,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参加北伐,历任73军15师营长、团副,淞沪战役中牺牲在上海宝山。

        潘福国大哥后来经常参加后裔的活动,一起走访慰问抗战老兵,一起接待淞沪纪念馆来访,一起重阳登岳麓山,我对潘子仰烈士和潘大哥的情况就了解得更详细了。潘子仰烈士是湘西永顺县人,家在泽家湖龙凤溪,那里离我知青下放的乡村不远,我熟悉那里宁静的山山水水。潘家凭着勤劳智慧挣下一份殷实家业,潘子仰本可以在家过富足安逸的生活,但高峻的武陵山挡不住青年对外面世界的求知渴望,猛峒河上一叶小舟载出了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他来到武汉旅鄂中学就读,在那里增长知识、廓开眼界,从那里投笔从戎走入北伐的行列,之后又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成为73军的一名青年军官。1937年“八一三”战火在上海燃起,国军精锐几乎全部投入,潘子仰也跟随他的湘军部队义无反顾地东进上海投入抗战。那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杀,日寇的飞机、坦克、大炮、兵舰把上海变成了一座“血肉磨坊”,整连整营整团的国军消逝在阵地上,共牺牲军长1名、师长2名、团长28名、营长52名、士兵无数。战斗中潘子仰的团长壮烈牺牲,他火线被晋升为中校团长,率众奋勇杀敌。他被日寇的子弹击中小腹,肠子都流出来了,他把肠子塞进去,爬起又仆倒,仆倒再爬起,继续呐喊着奋勇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临终前他托战友转告怀有身孕的妻子,生下一男半女就取名“潘复国”,意在盼望着收复国土(这名字若干年后为避嫌改为“潘福国”)。

        一个月后,遗腹子潘复国降生,外婆把他和母亲、姐姐接到醴陵生活。母亲才19岁,实在是太年轻了,外婆做主让母亲改了嫁,自己含辛茹苦带大两个外孙。1939年国民政府颁发抚恤令并行文令永顺县政府将烈士牌位入忠烈祠供祀。国民政府规定的抚恤金为一次性抚恤金900大洋,以后每年400大洋。因为抗战期间国力维艰,延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在经济仍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数拨付下发,抚恤金发了两年,终于因内战而停止。外婆为两个未成年孙辈的长远计议,将这笔钱交给姐弟俩的姨夫放贷,将本求息用于维持生活,却在不久后的土改中被全数作为“高利贷”没收。外婆无奈将姐弟俩送入孤儿院,也幸亏孤儿院经历冲淡了“伪军官”出身,得以受教育、参加工作,姐姐成为湘雅的专家,弟弟则成长为核工业学校副校长。

        潘福国没见过父亲,也不知道到哪里找寻父亲的记录,甚至不敢向旁人提起生父,直到2005年,他在省档案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查到父亲的照片和档案资料。他向民政部申请到了“革命烈士证书”,永顺县也在烈士陵园的纪念塔上补上了潘子仰的名字。他还想到宝山寻找父亲的埋骨地和墓碑,但淞沪纪念馆的沈馆长要我转告他,那一带开发建设,原有的坟地早就荡然无存,更何况是旧政权几十年前修建的墓碑。至于抚恤金是没有的,只是校方每年春节礼节性地来拜个年。潘大哥不看重钱,只希望有个父亲的墓碑牌位可以祭祀,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位为国捐躯的祖先。

        因为我的外祖父,我对潘子仰烈士有着一份特别的尊敬,他们曾经同在淞沪战场对日寇作战。我的外祖父出身在书香门第,饱读诗书,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为一生抱负,成为远近知名的医生,淞沪战役时随军出征,是为医官。血肉横飞的战场上哪里救得了多少将士,本就体弱的外祖父心劳力竭,自己也倒下了。乘船坐车,一付两人抬的轿子把外祖父抬回家,身无分文,身上只盖着一件不知哪位善心人送的狐皮袄子,外祖母东家找西家借,才打发了轿夫钱。回家不久,听说上海沦陷、南京失守,数十万同胞惨遭毒手,外祖父愤懑不已,吐血而亡。我的大舅舅继承父志投笔从戎加入抗战国军,刷标语、刻钢板、为士兵们写家书。他还爱唱歌,会吹口琴,参加宣传队到前线演出。家里收到他的来信,信里说病了想家,但不久就得到前方传来的噩耗,兵荒马乱的时局,舅舅被草草葬在河南陕西交界的崇山峻岭。那座小小的坟茔早已被时光打磨得不见踪影,我只在梦里见过年青的舅舅,单瘦的身影站立在高高的山顶上,遥望着关山阻隔的家乡吹奏口琴,忧伤的琴音在荒寂的山岭间久久回荡。


        我去台湾旅游之前,偶然地在互联网上看到关于台北忠烈祠的信息,说是不少烈士遗属在那里找到了先人的牌位,因此我在行囊中带上了潘子仰烈士的资料,还有吴建刚的祖父吴瑞华烈士的资料,他是1938年牺牲在与日寇土肥原师团激战的兰封战场。
在上海办企业的张道宇先生听说我们要到台北拜谒忠烈祠,特意从上海赶回台北。他是抗日名将张灵甫的儿子、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后代联谊会会长,与台北忠烈祠的管理处负责人杨少校相熟。


        10月10日上午,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圆山饭店一侧的忠烈祠,张道宇先生已经早就等候在大门外了。忠烈祠的大门有20多米高,巍峨雄伟,肃穆庄严,古典建筑风格的宝顶之下,正面镶嵌着“成仁”“取义”匾额,背面则是“忠义千秋”、“万古流芳”匾额。进入大门之后是宽阔的前坪、两侧的钟鼓楼和厢房,大殿仿北京故宫太和殿建造,设神龛供奉烈士总牌位。大殿后是文武烈士祠,供奉着开国、讨袁、护法、抗日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近四十万名阵亡烈士。忠烈祠的竣工是在1969年,其时,大陆正在轰轰烈烈地破四旧、大批判,台湾却在开展“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忠烈祠每年春秋两季由“总统”主持大祀,平时全年对外免费开放。这让我联想起衡山忠烈祠的冷落萧条以及清明节在岳麓山祭奠麓山忠烈祠,大门紧锁,老兵和志愿者代表只能把花篮敬献在门外的情景,不禁汗颜。

        忠烈祠的正大门平日是不轻易开启的,因为张道宇先生事先联系的缘故,这一天忠烈祠敞开大门,忠烈祠管理负责人杨少校也在大门外迎接从湖南来寻找和祭奠先烈的黄埔后裔们。我把准备的几份资料交给杨少校,他吩咐手下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资料库里查找,很快便答复我已经查到了入祀在这里的有焦达峰和潘子仰两位。工作人员到祠内恭请烈士牌位,杨少校请我们到休息室饮茶稍候,一边介绍情况。端上的是用瓷碟托着的蓝花盖碗茶,透着淡淡的馨香。这香味有几分生疏也有几分熟悉,彷佛我们是远来的贵客,又像是久已相识的朋友。忠烈祠对于入祀烈士资料管理的清晰和高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接待的彬彬有礼和细致周到又让我想起在几次在省档案馆和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空手而归的冷遇。

        在忠烈祠大殿前我们观看了仪仗队的整点换岗仪式。四个高大英武的持枪卫兵在领队的带领下庄严地缓步走向正殿,没有口令却整齐划一。藏青色的制服缀着白色的绶带,发亮的头盔和马靴,庄严肃穆的神情,虽然是每小时一次的例行换岗,每一个动作却是这般的一丝不苟,不单体现着令人赞叹的素质,更传达出意志、信仰与对于先烈的崇敬。观众无不簇拥向前,注视着他们的举手投足和花枪表演,许多人忙着照相和摄像,一场大雨却突然不期而至。台湾的秋天本不是多雨的季节,莫非是天亦有情,莫非是先烈们泉下有知?雨实在太大,观众们不得不纷纷跑到屋檐下躲避,雨水从卫兵们的银色头盔滚落,在制服上流淌,但卫兵们却彷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仍然迈着整齐的步伐,以整齐的队形一步步走向供祀着烈士牌位的正殿。来到殿前,领队发出拉长的口令:“立正——敬礼!”像一句悠长的挽歌传向天际,如一声悲凉的呼唤在殿宇间回响,伴随着雨声,显得格外惊心动魄。有一首古老的悲歌在我心头响起,那是屈原写的《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我彷佛看到60多年前炮火硝烟的战场,八年抗战中几百万为国捐躯的将士,那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啊!为抗击外敌侵略而献身的先烈,他们不是为保卫某个政党和政权而战,他们的牺牲是为着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是应该被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的国殇。先人们,虽然太迟,我们终于来了,越过千山万水来到你们的牌位前,献上后辈真诚的尊崇和祭奠。

        按照忠烈祠的规定,将官以上立单人牌位,校尉百名立一集体牌位,士兵则以名册保存。进入武烈士祠,正中的祭桌上已经摆放好焦达峰烈士的单人牌位,上书“故焦达峰烈士之灵位”。我们在灵位前列队默哀,三鞠躬致礼,九九和他的儿子在牌位前留影,向来笑容满面的九九眼里闪烁着泪光。左侧的祭桌上是百人牌位,中间一行有潘子仰烈士的名字。我们伫立在牌位前,凝视着那一行行烈士的英名,仿佛看到英雄们的面容和身影。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和舅舅,想起潘子仰烈士的牌位自从建祠以来,已经默默等待近50年,没有一个亲人来此祭奠追怀,想起了临行前潘福国大哥的嘱托,不禁悲从中来,泣不成声。

        默哀鞠躬礼毕,步出殿堂,工作人员交给我们两份焦达峰和潘子仰烈士牌位的照片资料,一面是牌位的照片,另一面是马英九率领文武百官到祠祭祀的照片。我向杨少校咨询烈士遗属抚恤的相关事宜,他答复说:根据台湾制定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鉴于两岸分治的现实,在祖国统一之前,只有台湾户籍的公民得以享受相关待遇,期望早日实现统一大业。杨少校接受了我们提交的吴瑞华烈士的资料,表示由于1949年仓促撤退到台湾,大量资料散轶,烈士名单不全,他们将向“政府”禀报,待获批后入祠供奉,希望烈士遗属与他们联系。同行的姚灿瑞找到了伯父的牌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洋葱也咨询清楚了伯父安葬的国军公墓的具体位置。

        回到长沙后,我们把潘子仰烈士的牌位照片送到了潘大哥家里,潘大哥把照片与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悬挂在一起,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看到了海峡两岸都对父亲给予了尊敬,他希望尽快亲自带着后人一起到台湾祭奠。他对代表他参加祭奠的全体后裔兄弟姐妹和张道宇先生表示感谢。

        如果有机会再去台湾,我还要再去忠烈祠,那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那里安息着许多中华民族的英烈,那是我们自己的“靖国神社”!
                                                                                                          20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犟牛 于 2012-12-4 13:4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1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香烛俱备,恭肃整齐。诚惶诚恐,毕恭毕敬。
向哪些为了国家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祝愿仍然活着的老兵们,风烛残年的晚年,能够有幸福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9 19:27:20
台湾忠烈祠,那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那里安息着许多中华民族的英烈,那是我们自己的“靖国神社”![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12-12-9 1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犟牛 发表于 2012-12-4 13:29

台湾忠烈祠,那是一座历史的纪念碑,那里安息着许多中华民族的英烈,那是我们自己的“靖国神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1 17:41:56
其实我是水蒸气





















美白祛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湖南老兵之家

GMT+8, 2024-11-23 19:50 , Processed in 0.0422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